
在數字經濟浪潮中,企業的數智化轉型堪比一場艱險的攀峰之旅。尤其是大型企業、巨型企業,其業務場景盤根錯節,下屬機構分布廣泛,這樣復雜且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對軟件廠商的技術整合能力、行業理解力與服務韌性構成嚴峻挑戰。許多軟件廠商面對這塊“硬骨頭”,一類選擇直接避開大型企業復雜的業務適配需求,轉而聚焦輕資產的中小企業市場;另一類則選擇移植國外標準化解決方案,卻因中外企業管理模式、監管環境和業務流程的顯著差異而“水土不服”。這導致國內大型企業在數智化轉型中面臨“高端市場被外資產品壟斷、本土服務供給不足”的雙重困境。
在此行業發展的關鍵節點上,中國企業的數智化進程迫切需要真正懂國情、知企情的本土軟件力量作為支撐,這不僅是企業轉型的技術需求,更是維護國家數字經濟安全、構建自主產業生態的戰略需要。作為中國軟件行業的龍頭,用友在創始人王文京的帶領下,主動肩負起填補這一戰略空白的使命,堅定選擇深耕大型企業數智化轉型的這條艱難之路,將技術創新與中國企業的管理實踐深度融合,挺起了支撐中國企業攀登數智化高峰的“本土脊梁”。
中國軟件的本土雄心
有人曾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何不選擇更快捷的"拿來主義"?答案在于:中國企業的管理智慧,需要長在自己的軟件地基上。
眾所周知,企業軟件,特別是通用企業軟件,是企業科學管理智慧的結晶。西方發達國家,在發展全球領先經濟的同時,誕生了眾多全球領先的企業,并同步誕生了全球領先的企業軟件廠商和企業管理理念。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工業國,各行各業都有眾多全球領先的企業,有基礎、也有條件誕生全球領先的企業軟件廠商和管理理念。
在信息化時代,企業軟件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理念是誕生于美國的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因應企業的流程化管理,致力于助力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其產品形態是模塊化的一體化套件。而到了數智化時代,企業已經不再是流程化管理驅動,而是數據驅動與智能運營,核心訴求也不僅是降本增效,更是要實現商業創新和重構生產力,企業軟件的產品形態也躍升為集工具、能力、資源服務為一體的融合服務群。在這種情況下,上一個時代的ERP理念已經明顯不再適用。
是坐等西方出新的理念,然后繼續跟進?還是立足中國,提出源自中國的創新理念,這是對中國企業軟件產業的巨大考驗。這就好比當年華為的5G標準和高通的5G標準之爭一樣,爭的不是標準本身,爭的是一種態度。為什么中國企業就只能跟隨?為什么中國企業就不能引領?
王文京就有著同樣的認知和擔當。作為中國企業軟件的領軍企業,用友在業界率先提出了數智化時代企業軟件領域的中國概念——BIP(BusinessInnovationPlatform,數智商業創新平臺)。用友作為中國最大、亞太第一、全球前十的企業軟件廠商,在中國擁有最大規模的客戶群,眾多行業的領先企業都是用友的客戶,這是用友敢于提出源自中國的創新理念BIP的底氣所在。
美國企業雖然也同期推出了替代ERP的創新理念EBC(EnterpriseBusinessCapability,企業業務能力),但是并未像ERP一樣獲得全球范圍的廣泛認可。這就意味著,中國本土企業軟件廠商在走向世界前列的同時,有能力也有機會向世界貢獻中國管理智慧。從ERP到BIP,不僅是產品理念的創新,更是中國企業軟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里程碑。
三十七年初心不改
從5萬元起步開發會計電算化軟件,到今天帶領用友服務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37年時光在王文京的鬢角染上霜色,卻從未改變他眼中的專注。這位中國軟件業的"愚公",始終在做同一件事,即讓中國企業擁有全球領先的國產企業軟件。
作為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王文京帶領用友鐵軍致力于推動信息技術在企業的普及應用與價值創造。憑借在企業軟件領域的持續創新,用友先后通過領先的財務軟件、ERP企業管理軟件,服務了中國企業的會計電算化、企業信息化,并先后成為中國第一的財務軟件提供商和亞太最大、全球前10的ERP軟件提供商。
當云計算的風剛剛吹起,王文京就決定啟動用友BIP的研發,期間經歷技術路線的反復論證、行業需求的深度調研,甚至在2020年疫情最嚴峻時,仍在攻克難點。
從BIP1、BIP2到BIP3,用友不斷啃下產品技術方面的“硬骨頭”,攻克一個個產品落地應用的難題,歷經8年打磨的用友BIP,在平臺技術與應用架構、領域與行業應用、生態體系三個層面,實現全面突破,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擁有業界首個企業服務大模型及全球最全的一體化數智服務,包括財務、人力、供應鏈等十大核心領域,而其所形成的獨特的5個“一體化”架構,構筑起今天、乃至未來很長一段周期內用友的核心競爭力,即:從技術底座到生態的縱向一體化架構。實現從底層技術到上層應用的全棧能力,同時確保了產品的技術獨立性和應用的擴展性。覆蓋十大領域的橫向一體化范圍。用友BIP覆蓋財務、人力、供應鏈、營銷、采購、制造、研發、項目、資產及協同等10大核心領域、564個創新服務,以及眾多業務和管理智能體的嵌入,全面滿足企業一體化應用拉通需求、實現端到端價值深度融合。覆蓋大、中、小型客戶的一體化產品層級。支持大中小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例如,中小企業可從基礎財務模塊起步,隨著規模擴大無縫升級至ERP和供應鏈管理,遷移成本幾乎為零。提供從Iaas-PaaS-BaaS-SaaS的一體化云訂閱模式。整合IaaS、PaaS、BaaS、SaaS,提供從基礎設施到應用的端到端服務。用友與阿里云的深化合作,進一步提升了云服務的穩定性和性價比。拉通與支撐產業鏈和決策鏈斜向一體化能力。打通企業上下游數據,實現“上云-用數-賦智”全鏈數智化解決方案及轉型能力,助力企業決策更精準。
2025年,他再次先人一步,全面加速AI布局,先后接入DeepSeek大模型、并重磅發布了“用友BIP企業AI”,具備統一數智底座、嵌入核心業務、結果可靠、安全合規四大特性,通過“國產企業軟件X國產大模型”,努力踐行以新技術賦能企業創新發展,全面釋放數據的價值和潛能,從而助力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精準運營和風險管控的目標,讓企業的決策和運營更智能、更卓越,讓商業社會更高效,成為企業AI的奠基者和引領者。
如今,用友BIP已成為眾多行業數智化轉型的首選平臺,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企業、產業、經濟和社會帶來獨特價值。截至2025年一季度,已有6.5萬多家大中型企業選擇用友BIP,中國南水北調、中油燃氣、水電五局、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中華煤氣、雙良集團、匯源集團、華都酒業、伊電集團等眾多領先企業陸續與用友簽約,加快推動數智化。此外,云南白藥、愛爾眼科、康師傅百飲、立高等眾多領先企業在用友BIP的助力下成功落地AI應用,顯著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與競爭力。
穿越周期的戰略定力
大公司內部的任何創新和升級從來都不是容易的。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就曾在《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真實地反映了大公司創新者的兩難困境:管理層所做出的合乎邏輯的和強有力的決策,對企業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也正是這些決策可能會成為他們失去領先地位的原因。
王文京深知其中的困難,并時刻保持內省。據他回憶,早在創建公司10年左右的時候,他就根據自身的經歷畫過一個波浪模型。那時候他還不知道有第二曲線理論,但根據自己的實踐已經感悟到,技術帶動的產業變革是波浪式變化和發展的,一個企業可能抓住一次產業浪潮起來了,但并不代表你能在這個產業里持續成功。
37年來,用友先后經歷了1.0時期,通過普及財務軟件,服務超過40萬家企事業單位的會計電算化,成為中國最大的財務軟件公司;到2.0時期,通過普及ERP(企業管理軟件),服務超過200萬家企業的信息化,成為亞太最大、全球前10的ERP軟件提供商;再到當前的3.0發展新階段,通過普及全球領先的數智商業創新平臺——用友BIP,目標是要服務超過千萬家企業的數智化,并成為全球前三的企業軟件與智能服務提供商。用友的每一次轉型,都面臨著短期利益與長期布局的沖突,但王文京的戰略定力幫助用友穿越一個又一個周期。
中國企業軟件產業從電腦化時代落后歐美,到信息化時代追趕歐美,再到數智化時代進入全球領先行列,取得顯著突破。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型及超大型企業,包括眾多央國企及頭部民企,原來使用的是國際廠商系統,現在已經陸續升級到中國新一代的企業軟件,這正是因為中國本土的企業軟件廠商已經具備了替代國際廠商系統的能力。
在國產替代上,王文京一直倡導“價值化國產替代”的理念,不只是簡單的替換上一代的產品,而是要以新一代的技術、平臺和應用將企業軟件的數智化升級與信創化國產替代相結合。目前,用友已經成為國內升級替換國際廠商企業應用系統最多的軟件提供商,包括招商局集團、中國人壽、中信證券、牧原在內的眾多央國企及頭部民企均已通過用友BIP替換國外廠商產品。
在加速國產替代的同時,中國企業軟件出海勢頭愈發強勁。王文京認為,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企業軟件出海已是產業發展的新潮流,中國新一代企業軟件在全球市場已具有競爭力,有信心為中企出海保駕護航,也有信心和國際廠商在全球市場同臺競爭。
以用友為例,在海外設有12個分支機構,在40多個國家具備交付經驗,是海外業務及團隊基礎最好的中國企業軟件廠商,已累計交付1300多家海外客戶,其中海外本地企業占60%,中企出海企業占40%,服務客戶包括中國港灣、電建國際、極兔速遞、周生生、恒基、SK珠寶、東京貿易控股有限公司等中國及海外企業。
中國企業軟件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如今,用友已位居全球高生產力aPaaS市場全球前十、亞洲第一,位居全球ERPSaaS市場全球前八,在全球財務(FMS)市場和全球資產管理(EAM)市場均進入全球前六,并且在中國超大型及大型企業應用SaaS市場連續多年穩居市場占有率第一。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世界里,戰略定力不是“不變”的固執,而是“變與不變”的智慧——不變的是對產業趨勢的深度理解、對客戶價值的極致追求,變的是根據時代需求迭代戰略的勇氣。
在難而正確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隨著數智化、國產化與全球化的市場機遇全面爆發,用友戰略加大了各項必要投入。
在產品創新方面,用友全面加大新一代產品用友BIP的研發投入,引進數智領域高級專家,人員規模階段性擴大,成本階段性增加。產品的成熟有其規律和周期,戰略投入的產出往往會滯后,而研發投入對利潤的影響則體現在當期。
在國產替代方面,中國大型及超大型企業,包括央國企及頭部民企,正陸續把原有國際廠商系統升級到中國新一代企業軟件。為契合國產替代需求,保障項目高質量交付,用友短期內加大投入,堅定推進交付革新。
在云轉型方面,由許可模式向訂閱模式轉變的初期,公司收入規模會受到影響,且訂閱業務在起步階段成本增長較快,這對云轉型的軟件廠商而言,會階段性影響毛利率。國內外軟件廠商在云轉型進程中,都普遍歷經了這一階段。
上述因素的疊加效應,引發了用友近兩年出現了階段性虧損,但這屬于短期的戰略虧損。正如比亞迪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押注刀片電池,微軟在2014年砍掉手機業務轉而戰略推出Azure云平臺,用友正在這條企業軟件產業升級和邁向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上奮勇向前,截至2025年一季度,用友新增云服務付費客戶數4.63萬家,云服務累計付費客戶數達到91.88萬家。公司的訂閱收入同比增長15.8%,核心產品收入占比與業務收入結構質量持續提升。公司成本費用支出控制持續加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相比去年同期改善2.7億元。
與此同時,用友旗下暢捷通已在兩年前率先實現盈利,2024年暢捷通云訂閱收入同比增長34%,凈利潤同比翻倍,2025年一季度實現持續盈利;在中端企業市場,用友繼續全面推進訂閱業務模式轉型,2025年一季度訂閱收入同比增長45.6%,付費企業用戶規模進一步擴大;高端企業市場,盡管面臨項目需求復雜、實施周期長等挑戰,但用友仍堅定推進“軟件應用訂閱、業務運營服務”模式在高端市場的進一步落地。
困難是暫時的,方向是正確的,未來是可期的。這些背后,不僅是王文京對企業經營本質的深刻理解,更是對中國企業數智化價值的堅守——推動中國企業數智化轉型,引領中國軟件走向世界。王文京以行動詮釋:真正的戰略定力,不在于短期財報的起伏,而在于穿越周期的能力與擔當。用友的未來,值得以更長遠的視角期待。
中國需要一個世界級軟件廠商
中國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國企業的崛起,而中國企業的騰飛,離不開軟件的賦能和支撐。不能仰仗外商,中國的軟件廠商需要自立自強,打造屬于自己的軟件脊梁。時勢造就英雄,正如互聯網時代催生了BAT,新能源汽車時代崛起了比亞迪、吉利,在企業數智化奮勇奔騰的時代,中國的企業軟件也需要一家頭部企業走出來,成為世界級的軟件廠商。在數智化轉型的無人區,誰能擎起自主創新的火炬?在"卡脖子"的技術深水區,誰來一往無前破冰前行?作為深耕企業軟件37年、引領企業服務產業發展的本土軟件廠商,用友責無旁貸。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為通用軟件的開發提供了國際化的市場環境和政策保障,也為以用友為代表的企業軟件廠商實現技術創新提供了頂層設計指引。
從會計電算化到ERP,再到如今的云服務與AI,王文京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決策,他的戰略定力幫助用友紓予解困、穿越周期,不僅締造了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龍頭企業,還通過一次次轉型引領行業發展。當數字經濟的浪潮奔涌向前,當"人工智能+"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這位中國軟件業的"愚公",正帶領著用友鐵軍披荊斬棘,向著"理念創新、技術升維、產品換代、業務轉型、生態重構、全球布局"的六重進化奮勇前進。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當完成了自我淬煉與蛻變的用友,正如巨輪乘風破浪,承載著邁向全球前三的壯志豪情,駛向更加輝煌的彼岸。讓我們拭目以待。